据香港《星岛日报》网站报道,香港特区当局建议,将军澳——蓝田隧道采用主动电子收费体系,并与将军澳隧道收费看齐,同一收费3元(港币,下同),特区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18日将讨论有关事项。
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向特区立法会提交文件指,将军澳及观塘交通需求日益增长,预计2021年竣工的将军澳——蓝田隧道,将有助分流将军澳隧道的交通流量。因为地理限定,将军澳——蓝田隧道无法设置收费广场,政府会计划斥资3.3亿设立一直车收费体系。
体系可以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,阅读贴在挡风玻璃上的标签,在已经绑定的银行户口或名誉卡户口扣除隧道费,体系也可主动辨认车牌号码。假如汽车没有贴标签,车主须在宽限日内,例如7天内补交隧道费。
运输署计划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,发出无线射频识别卷标,第一张卷标将会免费,但重发、替换标签就要收费。新体系可以令缴费更有用率,有助政府收集实时交通数据。
运输署还计划在隧道通车后2至3年内,分阶段在其他特区当局隧道和道路,落实一直车收费体系,估计要花费9.5亿元。
因为周全设置新体系后,将不再必要收费员,署方会要求营办商再培训他们,进行内部调配,亦会要求缴费体系承办商聘请他们。
政府认为,因为将军澳——蓝田隧道是替换路线,建议同一收费3元。故意见认为,新隧道应该免费或收费跟将军澳隧道不同,政府经考虑后均不建议,认为会过量增长交通负荷,以及无助分流将军澳隧道的车量。
政府提到,为提拔道路使用服从,会考虑引入“交通挤塞收费”和“服从优先”的概念。运输署会检视特区当局收费隧道、青马管制区及青沙管制区的收费,方便使用服从较高和有利经济运动的车辆,例如专营巴士和货车,享有较低收费,而载客量较低的车辆例如私家车,就可能有较高收费。